close

                                                    達爾文@東京上野公園



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須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做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纍纍,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 用。然而,他卻不知,那些跟在後面的大臣們早已貪婪地摧殘了所有的一切──他們用竹竿擊落果實,打傷樹枝,也使樹葉散了滿地!




傍晚時分,回到芒果林的國王,已然想像著芒果的甜美,卻忽然發現所有的芒果都不見了,全沒有了!不僅於此,連樹枝和葉片也遭受到猛烈的打擊而散了一地。




國王非常失望且沮喪,隨後,注意到不遠處有一棵芒果樹,連著樹枝和樹葉仍都完好無缺,他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原因?而後他醒悟到:那是因為樹上沒有果子 啊!如果一棵樹沒有果實,就不會有人去滋擾,那麼它的樹葉和樹枝也就不會受到傷害了。




這個教訓,使他一路思索返回皇宮。「當一個國王多麼不快樂,多令人煩 心且困擾啊!必須不斷地去關照所有的子民,而且如果有人企圖來攻擊,掠奪國土時又該如何呢?」他不能安靜地休息,甚至在睡眠中也被夢所驚擾。




在他心裡,又再次見到了那棵沒有果實的芒果樹,以及它絲毫無損的樹枝和樹葉,「如果我們也變成像那棵芒果樹一樣,「我們的樹葉」和「樹枝」也同樣地不會受到傷害了。」他想道。




在寢宮裡,他坐著沉思,由於受到這棵芒果樹的啟發,他終於決定去出家當一位比丘。他將自己比喻成那棵芒果樹,而且推斷:如果一個人能不被世俗的種種所羈絆,那他將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從憂慮或困擾當中得到解脫,而心就無所煩擾了。經過這樣的深思熟慮,他便剃度了。




從此以後,無論他到那裡,只要被詢及師承,他都會回答說:「一棵芒果樹!」他並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導,一棵芒果樹是他覺醒到「法的導引」的原因,是一種引領向內的教導。因著這樣的覺醒,他成了一位少慮、知足、好獨處的比丘。放棄了尊貴的地位,他的內心終於得到了平靜!


‧阿姜  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