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14 Sat 2008 09:26
【家的想像】禪的逍遙
- Jun 10 Tue 2008 14:56
【家的想像】電視怎麼擺

電視要怎麼擺,好像很間單,卻有點麻煩
最省事的方法是不要擺,只做個美式壁爐會最好看
- Jun 01 Sun 2008 17:48
【家的想像】傳家名椅

早在半年多前,第一次到達森家居,一看到,並且一坐上Stickley 溫莎椅,就著迷不已。那時因為離新家交屋還有一段時間,就暫且忍住。上個週六到了達森家居旗艦店,聽竇能先生講授折衷主義講座,講座結束後,便下訂兩張經典的溫莎椅。
溫莎椅大概是畢生坐過最好坐的木製座椅,線條優美,完全用手工製作的溫莎椅,作工考究精細,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尤其是臀部位置,甚至不需放置座墊,一坐上去,就貼身舒適,不像一般椅子,還要動來動去,調整坐姿,甚至調了半天,還是不舒服。
買這兩把溫莎椅主要用來當作餐桌的主人椅,下訂後,就開始想像在餐廳的長桌旁,坐在溫莎椅上,用Mac Book 無線上網瀏覽,累了休息一下,喝個茶,看著陽光從大大的落地窗灑進客廳的畫面,這真是令人開心、愜意的事!
溫莎椅可能是百年經典名椅中最古老的一把。
號稱擁有全世界所有經典名椅的德國 Vitra 設計博物館,曾在北京舉行「百年經典名椅展」,展示從19世紀工業革命初期,到20世紀末的100把經典名椅。展廳排在1號位置的,就是溫莎椅。
「溫莎椅」的命名是隨17世紀末期,英格蘭伯克郡溫莎鎮的名字而來。1726年,賓夕法尼亞總督帕特裏克戈登 (Patrick Gordon) 把它帶入美國。殖民時期的溫莎椅是中?家庭富裕的象徵,後來被美國社會各階層的人使用,就成了民主風格的代表。

- May 23 Fri 2008 18:16
【新七日瑜珈斷食】抱樸守真

到斷食營一切都要緩慢,輕輕的說話、慢慢的喝水、緩緩的走動
清晨喝完檸檬鹽水,我走到房舍後方的田野散步
- May 21 Wed 2008 22:07
【新七日瑜珈斷食】意外的南瓜
- May 15 Thu 2008 06:12
【家的想像】移轉的記憶

之前看日本頻道節目,看到許多老宅翻修,屋主把原來的一些建材、家具
再利用,或變換用途,融到新宅中,說是要保留生活的記憶與對物件的情感
這個情懷挺好,要創新,也不能忘本,有些記憶應該被延續
因為要實現「軸心翻轉」的大工程,搬家之後,舊居大部分的家具都將被遺棄
唯一或是唯二,會被移轉過去的,會是這張老桌子
老桌上的白雲酋長海報,是14年前從紐西蘭帶回來的,算是「老件」
年代久遠,有些老舊,或許該重新裱褙,給他新的生命
這張老桌移到新家的音響室,擺上真空管機,應該會有些味道
算是保留了對古老年代記憶的某種珍惜
- May 11 Sun 2008 07:17
【家的想像】簡單與繁複

孫的佛子居新請了尊釋迦摩尼佛,此佛周身雕刻了佛陀成道的故事
因安置於佛桌上後,不便移動瞻仰,故邀我為其攝相
佛子居供奉藏密、顯教各種造型的佛像,正好可為設置佛桌的參考
上圖是我較為傾向的風格,簡單、自在;下圖則是莊嚴華麗,行禮如儀


這是較為中庸的擺設,一尊小小的佛像,背後襯托一幅唐卡
家中佛桌的形式,大概已逐漸成形,在簡單與繁複之間,會取其中心的平衡

這尊釋迦摩尼佛真的很美,不論是放在書房、或在佛桌
不管身後有無唐卡的襯托,或只是素樸的背景,都是法相莊嚴
不管是拍成彩色或是黑白照,也都是美,甚至單純的黑白色調更讓人親近
佛陀似乎已經給了答案,少大於多,能簡單就不要繁複
既然拈花微笑就能傳道,何苦刻下念不完的大藏經?


- May 05 Mon 2008 16:07
【家的想像】非佛即佛

讓祖先牌位在佛桌上沈靜自在
這會不會是個無解的難題?
將佛桌當作是藝術品的陳列,會是解決方案之一
但接下來,得面臨如不如法的挑戰
在鶯歌的富貴陶園看到陳紹寬的佛像作品
其神韻、藝術性皆為一時之選,但將祖先牌位與其並列
就難免引來質疑的聲浪
以大乘佛教的觀點,供佛在心,而不在形
但以傳統道教的論點,佛像需為木質方可靈附
那麼中空的銅雕、鎏金的佛像皆不如法
作為藝術品把玩可以,要開光立座,則有不宜
唉!呀呀,且把此事暫且列為思索的課題
到底非佛即佛?還是恭敬如法?
這且靜待時間銷融

這是我收藏的釋迦牟尼佛像,這個當然是用來觀賞,不宜擺上佛桌

這是陳紹寬的雕塑作品,如來塑像大器渾然,觀音造像慈眉溫潤,深得我心
- May 04 Sun 2008 09:13
【家的想像】音響室遐想

日前去參觀一家接近裝潢完工的別墅豪宅
屋主熱愛音響,在家中設置了兩個音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