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到李泰祥,應該是不需多所介紹了,對我來說,近代人物的遭遇,最令人愕然的兩件事,一是李小龍的驟逝,二是李泰祥在四十七歲創作的高峰,得了帕金森氏症。

我們總是對天才人物有過多的期望,李小龍要是能多活幾年,華人電影應該會有不同的面貌;李泰祥要是不被帕金森氏症病痛困擾,我們會有更多足以傳世的音樂,讓我們留下更多的記憶。




 


嚴格說來,世上沒有所謂的公平,也沒有所謂的不公平。天才人物固然可以得到世人的掌聲,但掌聲背後的代價,也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有個心理學的討論是說,該不該鼓勵井底之蛙跳出地面?當個井底之蛙有何不好?在小小的世界裡,享受單純的幸福有何不好?跳出井底的蛙,得到了世人的掌聲,但失卻了自己的幸福,這個選擇如何取捨?


 



 


今年是李泰祥七十歲生日,「美麗的錯誤」音樂劇,算是對他的音樂生命做了個小註腳。




李泰祥的一生是一連串的爆衝與混亂的組合,藝術總監楊忠衡編這音樂劇煞費苦心,這劇太過抽象,沒有太多對白的鋪陳,沒有明朗的劇情,但想要表達的意涵太多,就怕失去了主軸,失去了焦點。





 


楊忠衡一遍一遍看著彩排,他說,那就聚焦在愛情吧!

畢竟愛情是世人比較容易理解的,這是有關一位我們的世代,少數可以被稱作為作曲家的音樂狂才的故事,這個故事用他自己譜下的二十九首激動人心的曲子,串連起李泰祥狂亂不羈的故事。





 


認真的看,你可以從「美麗的錯誤」其中找到流浪與追尋、飄泊與愛情、孤傲與試煉等等的主題:或是你也可忘掉這些,就只是回憶這些音樂曾經與你的生活產生那些連結?聽聽這些音符勾起你那些刻骨銘心的回憶。


 


對五六年級生來說,李泰祥的音樂是一種共同的記憶:對某些七八年級生來說,或許還不太能理解他的好,但或許等到他們年歲再增長些,當九年級生嘲笑他們是老人家時,他們也就懂得李泰祥的好!








「雨在風中 風在雨裡
你的影子在我腦海搖曳
雨下不停風 風吹不斷雨
風靜雨停 仍揮不去想念的你
看小雨搖曳 看不到你的身影
聽微風低吟 聽不到你的聲音
眼睛不看 耳朵不聽
你是我所有的回憶」

看「美麗的錯誤」聽到第四幕結尾的
「你是我所有的回憶」
感到眼眶有濕潤的液體流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爾文 的頭像
    達爾文

    達爾文居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