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有許多老街的建築個有特色,其中西螺老街使用 「ART DECO」的建築手法,混搭融合傳統建築的裝飾細部,產生兼具時代感及在地情趣的特殊建築風格,回應了30年代台灣建築全球風行ART DECO藝術的連結。
西螺老街的建築,呈現了台灣建築由傳統過度到現代的轉型期,這樣的建築風格其實比現代的許多建築更具美感與韻味,可惜台灣後來的建築沒能延續。
西螺這樣珍貴的文化資產,後來也荒蕪了,因為地方產業經濟的衰敗,老街區也乏人問津。1995年螺陽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美慧執發起成立基金會,極力的維護保存西螺歷史建築,也推動系列的西螺歷史文化保存工作。
這是位在延平老街81號,現任西螺鎮長夫人的老家,螺陽文教基金會號招一群國際文化志工,來自德國、香港、韓國、台灣的14位國內外志工及日本明治大學、南華大學13位學生及國內的13位學生利用10天的時間,把老舊空屋變成「西螺背包客棧」。
這個像家的客棧,裡面有阿嬤的古老衣櫃,農夫戴的斗笠,還有屋主留下的一幅畫,簡單的臥房充滿家的味道。而住宿一晚只要三百元,讓許多來自海外的背包客及國內的年輕學子,在這裡留下鮮明的記憶。
阿珠阿嬤,從七歲跟著老奶奶學習煮飯,學會了老奶奶精心調配的中藥滷方,讓滷味外滑潤爽口,創立了螺情懷舊冰釀滷味,並決定將推廣50多年的老滷味,在故鄉西螺延平老街設立店面。
這個店面是由老屋裝修,保留老屋的建材,坍塌的天花板則改成活動式的玻璃,引進大量的自然光與空氣,這個空間既古老又現代,有著奇妙的氛圍,在其中品嚐傳承50年的冰釀滷味,十分宜人。
西螺鎮建興路上有家目鏡仔麥芽酥,也是家老店,創立在1926年,傳至第四代,算是麥芽製作專家。現在目鏡的年輕人,每天在現場做出新鮮麥芽酥、麥芽餅,高溫麥芽中做出千層般效果,吃在嘴裡入口即化不黏牙。
這新鮮麥芽酥還可放在冰品中品嚐,風味更加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