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禪意 (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達爾文@玉井自然療法之家


    聖法蘭西斯說:修道者的房屋必須只有土壤與木頭


    生活是為了自己,不斷創造的過程


    而非假手他人


    無論草木或人類,都得面對生老病死


    樹木仿佛面無表情,默然地站在那兒


    但它的內在,卻從未停止過創造


    仔細傾聽土地隱秘的話語


    你會發現它們時刻都在準備萌發春天的新芽


    只要時機一到,它們便將內在儲備的生命力


    向大地綻放


    法頂禪師隨想集‧「山房閒談」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中花開‧法頂禪師 (韓)



宇宙是無限的,若我們封閉心扉,偏執地生活


世界就會變得狹隘


若能友善待人,因為這份善念


我們自然也能敞開心扉


 


讓身邊的人歡喜,自己也會一同歡喜


讓他人不悅或感到孤單,自己也會感到悲傷


因為心的根源只有一個,這是內心的真實聲音


 


擁有一顆溫暖的心及清貧的美德,我們才會成長


給我們帶來不幸的,往往不是物質上的匱乏


而是缺少溫暖的內心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爾文@玉井自然療法之家




山中花開‧法頂禪師 (韓)


想要提高生活品質,就必須擁有一顆溫暖的心


活在世上,我們最需要用心之處,便是親切地對待身邊的人


每一次相遇,都是傳遞內心溫暖的好時機


 


因為內心感到溫暖而湧現的那份親切感,是人類和諧共處的基礎


唯有親切待人,對身邊的人付出更多關懷,世界才會充滿和善的氣息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圓寂了,遺言要求身後事務必簡約,靈堂只掛一幅輓額「寂滅為樂」


 


《大般涅槃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一切現象都是無常,都是因緣生滅,凡是生起的都會消逝,永遠止息一切貪嗔痴,涅盤寂靜,乃為究竟的快樂







這是在玉井瑜珈斷食營散步時見到,身型枯萎的龍眼樹

散步時遇見路過的老婦人,她說龍眼樹變成這樣多年了

雖然已經成了枯樹,老龍眼樹的枝幹依然茂密向上伸展

卸去繁茂的綠葉與結實纍纍的龍眼,這樣屹立著的樹影

不必再經歷結實落果的循迴,有點「寂滅為樂」的味道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何謂放心?約莫如是: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心念的力量有多大?一個意念可以救人,也可傷人。


菩薩不能有一絲瞋怒,就是這個原因。


 


禪修修持的不過就是起心動念,心念不正的人,說修煉後有多大的神力,都是虛妄。


多年前修習氣功,有位在台東教書的師姊曾說:「心念無限」。這位師姊練功沒多久,就得到許多奇妙的體驗,遠遠超越許多練了一、二十年師兄的功力,就因為她心地純真良善。


周師兄說,他有次動了怒氣,結果三個月,整整93天一刻也無法入睡,眼眶就像隻大熊貓,他看遍中西醫,試過各種民俗療法,都無效。但一過第93天,所有症狀立刻解除,後來醫生告訴他,若是一般人遇上這種狀況,五臟六腑恐怕都不保,不死也傷半條命,他能一夕恢復健康,算是奇蹟。


事後周師兄說,當時因為動了怒氣,牽動了丹田的真氣,上衝全身氣脈,造成身體異常,但持續93天無法睡眠,主要是上天要警惕他,也算是磨練逞罰。經歷這樣大的事件,周師兄在心性的修為就更上層樓。


「在不該有的念頭升起前一刻,就要打住,」周師兄說,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產生影響,他再也不隨便發脾氣,他知道心念一轉,一旦動了氣,可能又會出事。


末法時代,體質特異者,比比皆是,許多人談起修煉,往往說到上天下地,說的口沫橫飛,叫人難辨真假。其實分辨是否有所成就,也不用測試其能耐,只要看其心性是否良善即可。不必迷惑於其若真似假的神通、識見聽聞的異象,心性不良,說有任何能耐,都不足為信。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達爾文@青藏沱沱河,長江發源地,大悲心起





悲,意為拔苦


諸佛菩薩不忍十方眾生受苦而欲拔濟之,其心稱大悲。





【大毗婆沙論】卷三十一


復次,拔濟有性增上苦難,故名大悲;謂從地獄、傍生、鬼趣大苦難中拔濟令出,安置人天喜樂等處。




復次,拔眾生出增上淤泥,故名大悲;謂有情類沒在慢惱大淤泥中,授正法手拔之令出,安置聖道及道果中。




復次,授諸有情增上義利,故名大悲;謂教眾生斷三惡行,修「三妙行」,種植尊貴富樂種子感得尊貴大富樂果,形色美妙,眾所樂見,膚體細軟,光明清淨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爾文@先勢集團陽光寫字樓‧



 




                                   


                             如是如來,於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爾文@雲深不知處的黃山,恍如隔世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ALI的街上,到處可以看到佛的影像


或是木雕、石雕、繪畫,佛的型象無所不在


滿天神佛應該都集聚在BALI了吧?


在一家咖啡廳前,佛被店家掛上個「OPEN」的牌子


店家說:來吧!來吧!歡迎你來享受下午茶的悠閒


佛說:打開你的佛心吧,你和我並無兩樣


 


凡人皆佛,只是外顯形貌有所殊異


佛無所無在,存在每個開放的心中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你工作時,好像很快樂的樣子?」


「也不是,只是保持平靜而已!」


 


大家的工作壓力大,有人會問:熱情的極限在哪裡?


熱情沒有極限,但過度用熱情燃燒工作的意志


這像是一天喝八杯咖啡,硬來提神,久了


咖啡因失去效用,支撐熱情的動力也熄滅了


 


平靜會是更大的動力,它不需要外在的助燃物


不需要刺激,不需要加料


 


以下是阿姜查的片段話語,關於平靜

快樂是不穩定的,它以前曾升起過很多次
痛苦是不穩定的,它以前也曾升起過很多次
這是它們的模式,它們「就只是那麼多」
當你能夠視事物如「就只是那麼多」時
那麼,它們就會保持在「就只是那麼多」

一旦你覺知執著時,就沒有執著和握持
它們將會消失,有的只是生與滅而已
那就是平靜


 



             ※ 照片攝於西藏札什倫布寺,小喇嘛平靜的走過古老的石板路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圓 覺 經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


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


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金剛經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世界七寶。持用佈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經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南懷瑾講金剛經,一開始便引了北平白雲觀的對子:


「世間莫若修行好,天下無如吃飯難」。


來呼應金剛經從吃飯說起,說佛跟我們一樣,照樣要吃飯,照樣要化緣,照樣光著腳走路,腳底心照樣踩到泥巴。還是得洗腳,還是要吃飯,還是要打坐,就是那麼平常。


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時侯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間。


在拉薩羅布林卡看到這個用太陽光反射煮水的水壺,立即拿起相機拍下。


這個平常而顯破爛的水壺,卻有著豐富的影像魅力。


好像在說著:生活不就是這樣:就是坐下來吃飯,坐下來喝水!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歲末之際,世態蕭索,吾心寂然。既已放浪形骸,目無標記,故於學無所獲,亦無所得。


彼時諾麗曉以大義,提及楞嚴經所言,觀世音菩薩教導從聞思修之法。以能聞之聞性,正智之思惟,一味反聞聞自性,注意能聞之根性,即可漸地得入正定。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既破色陰,初階底定,如是漸增,倒是撥雲見日。


 


楞嚴經  卷六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照片攝於蔚藍海岸之尼斯港。


觀世音聞道始於聞海潮音,以能觀之智,來觀所觀之境,關照眾生,是苦是樂、是悲是愁,諸種音聲。


請端詳畫面中遠方的船隻


你在此岸,聽聞遠方船笛,漂過心房


音聲幽微流逝,你聽見,卻未留駐,就只是聽見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坐禪只是獲得一種暫時的平靜。



但即使是這種暫時性的平靜,一般人也很難獲得。

「一坐下來,心就變成一隻野獸,根本無法可管。」
心是比猴子還活繃亂跳的,你怎能限制一隻猴子,要他立正?

阿姜查說:「如果你瞭解猴子,那麼,你就不會變成一隻猴子;假使你不瞭解猴子,你自己可能就會變成一隻猴子!」

意思是說,猴子就是那個樣,你幹嘛因為他活繃亂跳,而生氣,而受干擾?
不要期望猴子安靜下來,你要學習不受他的干擾。

不要祈禱上天只給你平靜的幸福,不要紛擾的痛苦。
這是不可能的,離苦得樂的前提是,不覺得苦是苦、樂是樂,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靜。不能體驗無常,靜靜在那坐禪,眼前永遠是一片漆黑。

讓心變成一片空白,並沒有太多好處,就像打了麻醉劑,底層的疼痛,仍然存在。

行屍走肉,也是一種平靜吧,但那是一種放棄的平靜,「給我快樂,不要讓給我經歷痛苦,那麼我就會感到幸福!」但結果是吃完迷幻藥,酥麻的快感消退後,你仍然得收拾殘局,或是說更難收拾失落的痛苦。

痛苦並不會消失,他喜歡親近你,就像噪動的猴子,一直繞著你團團轉,即使把猴子打昏,他還是會醒來,醒來後,他還是猴子,不會變成安靜的無尾熊!

對一個修行的人,感覺愈多愈好,從來沒有被石頭砸過的人,怎麼知道石頭到底有多硬?最好是讓你的心狂亂到了極點,然後你才會知道平靜是怎麼一回事!心的溫度計一下發燒到40度,一下降到冰點,不斷變動,這是正常的狀態,也就告訴我們,「無常」!

我們只能理解靜止的水,或是流動的水,但會不會有一種狀態是「靜止的流水」?心是平靜的,心不是不起作用,也不是空白,心宛如靜止的水,看來水波不興,但它卻在不停的流動著!


 


 照片攝於青藏公路途中的茶卡鹽湖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平靜是什麼?


那天有人問到,經歷過這麼多的人生起伏,到底期望過怎樣的生活呢?
「平靜的生活囉!」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
「但,怎麼樣才是平靜的生活?」
其實我一時想不出來一個好的答案。

最簡單的說法就是:讓心平靜下來囉!
但心平靜下來是怎麼回事?那天我想著我這些年來,幾乎沒大哭,也沒大笑過,心如止水嗎?還是心如死水?這算平靜嗎?

前年去西藏,見到同行的友人,在桑耶寺,蓮花生大士的神像前,像是浪子回家般,嚎啕大哭,我真的很羨慕,也想多掉幾滴眼淚,但只是背脊發涼,全身發熱地,呆站在哪,動彈不得。


朋友說,情緒沒大起伏,是因為累世修行的結果,是因為有了「定」的功夫,這平常人學不來。嗯,這個解釋聽起來很好,挺安慰人的。

泰國東北著名的法師阿姜查對平靜,有很好的見解。他說,一般人通常以為平靜,就是指單單地使心平靜下來,而不是使煩惱也一起平靜下來。煩惱只是暫時地被壓抑著而已,如同被一塊石頭壓著的小草,三、四天之後,你將小草上的石頭移開,不久之後,它就會再長回來。

小草並沒有真的死去,它只是被壓制住而已。這跟禪坐時一樣:心是平靜的,然而,煩惱並沒有真的平定下來。智慧的平靜就好像將石頭放下後,就不去移開它,讓它留在原處。小草不再長回來時,這才是真正的平靜。

問題是,我們很難做到不去管那顆石頭,及那顆石頭下面壓著的那小草。你總忍不住去把哪顆石頭拿上拿下,東瞧西看。就像我很難不在下雨天的時候,頻頻上翡翠水庫網站,去看水位上升了幾公分。

被石頭壓著的小草,總是有空隙,可以再掙出頭來。

總是會有人跟你說,不要讓頭腦想太多,讓心說說話。這道理不容置疑,是平息煩惱的好方法。我說,那麼就把石頭放下,啥都不做吧,啥都不想吧!



「你真的能什麼都不做嗎?」
ㄟ,又被問倒了!

唉!我做不到平靜的石頭。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從奧修那兒聽到這個故事。


齊克果繼承了逝去父親遺留的豐渥遺產,所以他從來沒有工作過,他銀行裡有足夠的存款,夠他輕易地支付生活費用,他唯一的工作是去銀行提款。


讀過齊克果著作的人,一定驚嘆他思慮之深,超乎常人所及的深度。年輕時涉獵存在主義,是從齊克果讀起的,讀齊克果,你會很難想像,為何有人能擁有那麼優秀的腦袋。你很容易陷進他複雜的思惟脈絡。


奧修說,齊克果一定是個非常恐懼指向的人,他終其一生在深沈的思索,沈思越深,恐懼越深。齊克果愛上一位美麗的女子,那女子也愛他,但他無法決定是否娶她,他沈思了三年,決定不要結婚。


他思考著愛的概念,對這女子的愛困惑他一生。齊克果愛的很深,這令他恐懼,讓他顫抖:愛是一種死亡,假如真愛一個人,你會死在他裡面,消失在他裡面。齊克果當然深深地思考過死亡。


想想看,有一天你的軀體將化為塵土,太陽繼續升起、樹影依然搖曳、你愛的或恨的人,依然生活著,而你不在那兒了,一切似乎沒啥改變,一切依然存在,而你不存在了。想著這些,你會不會因恐懼而顫抖?


齊克果逝去的場景很迷離。據說他死在從銀行提款回家的途中。


那天,他領完款,銀行經理對他說:「這是最後一筆錢,你沒有錢了!」齊克果一直生活的很好,他很哲學化的活著,身體很健康,沒有病痛,但他回不到家就死了。


人們認為齊克果應該是想到他沒錢了,恐懼而死。齊克果為思考而活,因思考而猝死。


據說佛陀居住在空無裡,他進入存在的空無,所以遠離顛倒夢想,無有恐懼,究竟涅盤。


據說所謂自由是「你」漸漸少了,「你」漸漸變輕,頭腦不見了、思慮消失了、過去不存在了、未來不再來了,自由湧現!


聽了齊克果的故事,我起了如釋重負的顫抖。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