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玉井自然療法之家


人心是不待風吹而自落的花


以前的戀人,還記得她情深意切的話,但人已離我而去,形同路人


此種生離之痛,有甚於死別也


故見到染絲,有人會傷心;面對岔路,有人會悲泣




堀川院的百首和歌中有歌云:


舊垣今又來


彼姝安在哉


唯見萋萋處


寂寞堇花開




這種寂寞的景況,誰說沒有呢?




吉田兼好‧《徒然草》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達爾文@淡水「品悅生活」




沒品味的事有:


坐席四周常用之物多;硯上筆多


佛堂內佛像多;庭院草木山石多;家中子孫多


與人見面話多;祈願文中自述的善行多




雖多而百看不厭的物什有:


文車上的書卷;塵塚上的積塵




吉田兼好‧《徒然草》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爾文@Bali 南灣




倘若無常野的露水和鳥部山的雲煙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會老,也不會死,則縱然有大千世界,又哪裡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萬物,原本是變動不居、生死相續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



天生萬物,而以人之壽命最長。其它如蜉蝣,早上出生晚上即死;如夏蟬,只活一夏而不知有春與秋。然而抱著從容恬淡的心態過日子,一年都顯得漫長無盡;抱著貪婪執著的心態過日子,縱有千年也短暫如一夜之夢。




人的壽命雖然稍長,但仍不可能永留人世。以過客之身,暫居於世上,等待老醜之年的必然到來,到底所圖為何呢?




莊子有云,壽則多辱。所以至遲四十歲以前,就應該瞑目謝世,這是天大好事。




過了這個年紀,還沒有自慚形穢的覺悟,仍然熱衷於在眾人中拋頭露臉;等到了晚年,又溺愛子孫,奢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他們功成名就,把心思一味地放在世俗的名利上,對人情物趣一無所知,這樣的人,想起來就覺得可悲可厭。




吉田兼好‧《徒然草》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達爾文@東京上野公園



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須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做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纍纍,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 用。然而,他卻不知,那些跟在後面的大臣們早已貪婪地摧殘了所有的一切──他們用竹竿擊落果實,打傷樹枝,也使樹葉散了滿地!




傍晚時分,回到芒果林的國王,已然想像著芒果的甜美,卻忽然發現所有的芒果都不見了,全沒有了!不僅於此,連樹枝和葉片也遭受到猛烈的打擊而散了一地。




國王非常失望且沮喪,隨後,注意到不遠處有一棵芒果樹,連著樹枝和樹葉仍都完好無缺,他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原因?而後他醒悟到:那是因為樹上沒有果子 啊!如果一棵樹沒有果實,就不會有人去滋擾,那麼它的樹葉和樹枝也就不會受到傷害了。




這個教訓,使他一路思索返回皇宮。「當一個國王多麼不快樂,多令人煩 心且困擾啊!必須不斷地去關照所有的子民,而且如果有人企圖來攻擊,掠奪國土時又該如何呢?」他不能安靜地休息,甚至在睡眠中也被夢所驚擾。




在他心裡,又再次見到了那棵沒有果實的芒果樹,以及它絲毫無損的樹枝和樹葉,「如果我們也變成像那棵芒果樹一樣,「我們的樹葉」和「樹枝」也同樣地不會受到傷害了。」他想道。




在寢宮裡,他坐著沉思,由於受到這棵芒果樹的啟發,他終於決定去出家當一位比丘。他將自己比喻成那棵芒果樹,而且推斷:如果一個人能不被世俗的種種所羈絆,那他將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從憂慮或困擾當中得到解脫,而心就無所煩擾了。經過這樣的深思熟慮,他便剃度了。




從此以後,無論他到那裡,只要被詢及師承,他都會回答說:「一棵芒果樹!」他並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導,一棵芒果樹是他覺醒到「法的導引」的原因,是一種引領向內的教導。因著這樣的覺醒,他成了一位少慮、知足、好獨處的比丘。放棄了尊貴的地位,他的內心終於得到了平靜!


‧阿姜  查‧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達爾文@西藏澤當鎮昌珠寺




你的杯子、碟子、盤子等等。當你剛擁有它們時,它們是乾淨而光亮的,但是現在,經過了長 時間的使用之後,它們變得陳舊。有的早就破了,有的不見,而那些遺留下來的,也在逐漸毀壞當中。


它們沒有一成不變的形體,它們本來就是那樣。你的身體也是 相同──從你出生的那一天,經由孩童到青年,直到現在的老邁,它始終不停的變化,而你要接受這個事實。


佛陀曾經說,一切的因緣條件,不論是心理的、生理或 外在的條件,都是無自性的;它們的本質,就是──變化。好好地思惟這個真理吧!直到你清楚明白地看見它。


‧阿姜  查‧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爾文@Bali  Kuta


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必須都很清楚、很覺醒地做。當你看清楚時,就不再需要忍耐或勉強你自己了。你有障礙與負擔,是因為你沒有認清這點。


平靜是來自一心一意地投入於做事當中,任何剩下還沒完成的工作,都會留給你不滿足的感覺,無論你走到哪兒,都會羈絆著你,使你擔憂牽掛。但你想要完成每一件事,那是不可能的。


就拿時常來看我的那些生意人為例,他們說:「當我的債務通通還清,財產也理清時,我就來出家。」話雖這麼說,但他們何時才會結束而準備就緒?永無止期啊!


他們用另一個借款來償還債務,還清了一個又借一個。有個生意人想,當他還清所有的債務以後,他就快樂了,然而還清債務是遙遙無期的。這就是世俗心愚弄我們的方式。


我們就這樣反覆地周旋著,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可悲。


‧阿姜  查‧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爾文@荷蘭阿姆斯特丹市集



心只是心,想和感覺也只是想和感覺


讓事物就只是事物吧!讓色只是色,聲只是聲,讓想只是想


我們又何須費事地去執著它們呢?


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去思考和感覺,那麼


這就是出離和不執著了


我們的想和感覺將在一邊,而我們的心會在另外一邊


就好像油和水──它們同在一個瓶子裡


然而,卻是分開的


‧阿姜  查‧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爾文@荷蘭阿姆斯特丹市集



酌留空間,別黏著事物;握持,但別黏著

握持它正好夠長的時間去思考它,明白它

然後放下它


你不須要去了知整個全部

對於佛法修行人來說

只要這麼多就夠了──去了知,而後放下

‧阿姜  查‧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爾文@Bali  Kuta



我們不求惡,也不求善

我們不求負擔和輕鬆;快樂和痛苦

當我們的欲求終止時,寧靜便穩固地被建立了

佛陀稱這種最高的證悟為「寂滅」

就像火的熄滅一樣

‧阿姜   查‧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爾文@Bali 南灣



如果我們認為快樂是我們的,痛苦是我們的

那我們是在招惹麻煩,因為

我們將永遠無法跳出「心中有事」的這一點上


啊!這是喜歡…它什麼也不是

只是一種感覺的升起和消逝而已

 ‧阿姜    查



達爾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